搜索
首页 作者

《道室杂咏》

精神有限惟当啬,造化无心不汝私。
此事安须知决择,鸡鸣勿後老人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即精神有限,需要珍惜和节约,而自然造化是无私的,不会偏袒任何人。因此,人们需要明智地选择和决断,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不要落后于时代和老人的期望。 首句“精神有限惟当啬”强调了精神的有限性,提醒人们要珍惜精神力量,不可浪费。这也是一种节俭的思想,即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节制和自律,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精神资源。 次句“造化无心不汝私”表达了自然的无私性,造化不会偏袒任何人,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自然的恩赐。这也是一种公正的思想,即人们应该认识到自然的规律是公正无私的,不应该抱怨命运,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 第三句“此事安须知决择”强调了选择和决断的重要性。在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人们需要明智地思考和选择,以避免走错方向或浪费时间和机会。 最后一句“鸡鸣勿後老人期”则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奋斗,不要落后于时代和老人的期望。鸡鸣代表着新的开始和时间的流逝,而老人则代表着智慧和经验的积累,因此这句诗也表达了尊重传统、珍视经验的思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节俭、公正、明智和珍惜时间等人生哲理,对人们具有示和激励作用。
诗词关键字: 鸡鸣 造化 须知
相关诗词
  • 1
    [宋]
    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 2
    [唐]
    望朝斋戒是寻常,静启金根第几章。
    竹叶饮为甘露色,莲花鲊作肉芝香。
    松膏背日凝云磴,丹粉经年染石床。
    剩欲与君终此志,顽仙唯恐鬓成霜。
  • 3
    [唐]
    一别罗浮竟未还,观深廊古院多关。
    君来几日行虚洞,仙去空坛在远山。
    胎息存思当黑处,井华悬绠取朝间。
    弊庐道室虽邻近,自乐冬阳炙背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