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旅次甬西见儿童以竹枪纸旗戏为阵列…余因感》

已闻三世没军营,又见儿孙学战争。
见尔此言堪恸哭,遣予何日望时平。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深刻反映战争苦难和人民渴望和平的诗。作者通过描述一家三代人都沉浸在战争的苦难中,表达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尽悲痛。同时,通过儿孙们仍在学习战争,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剧性的描绘。 首句“已闻三世没军营”中的“已”和“三世”表现了战争的长久和残酷,而“没军营”则直接描绘了人们在战争中消逝的悲惨景象。次句“又见儿孙学战争”中的“又”和“见”字则凸显了诗人对战争持续不断的无奈和悲痛。 第三句“见尔此言堪恸哭”用“恸哭”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深深的同情和悲痛。最后一句“遣予何日望时平”中的“何日”和“望时平”则充满了诗人对和平的热切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战争苦难的描绘和对和平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关怀和对和平的热切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诗词关键字: 恸哭 儿孙 军营
相关诗词
  • 1
    [明]
    城中过坊口,时见山一面。
    车尘半空起,忽复不可见。
    今日出城西,初喜见山便。
    恨当长夏时,草木更葱蒨。
    遮胸如执圭,隐首或侧弁。
    行行七里余,胜地得僧院。
    仰瞻何突兀,杰阁俯高殿。
    百级蹑层梯,身向西阑转。
    横绝旷野中,苍翠争自衒。
    已将目力穷,却任胫骨颤。
    群山不知名,起伏端可辨。
    势从西南来,遥向西北旋。
    万马如驰逐,阵列如鏖战。
    白云与碧霭,岩姿陡然变。
    谁倩丹青人,为我展画卷。
    老至客京华,宦游真已倦。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