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筱黄茅中。 初嫌微径无人踪,行到半岭径亦穷。 来时犹自闻鸡犬,且行且语不觉远。 上头无梯下无岸,前头难攀後难返。 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 草根一把牛骨骼,血点溅地惊人心。 二子相看面无色,疾趋山後空王宅。 野僧闻此叫绝天,拊破禅床椎倒璧。 荒山岂有吹笛声,乃是卧虎鼻息鸣。 二子归来向侬说,犹道兹游最清绝。 兹游清绝岂不佳,二子性命如泥沙。 |
|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惊险的石人峰之旅,通过生动描绘环境、人物反应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脆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人以二子同游石人峰为引子,深入描绘了翠筱黄茅的深邃景象。诗人通过描述微径无人、径亦穷,表现了石人峰的僻静与险峻。然后又以鸡犬声为参照,描述了二子在不知不觉中走得很远,进一步展现了他们深入山林的情境。 接着,诗人描绘了上头无梯、下无岸,前头难攀、后难返的艰难处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二子身处的险境。然后,诗人通过描述黄茅翠筱深复深,忽有笛声出暗林,以及草根一把牛骨骼,血点溅地惊人心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惊险的气氛。 在描绘二子面对险境的反应时,诗人用“相看面无色”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惊恐,又通过“疾趋山後空王宅”描述了他们的逃避。而野僧的惊叫和拊破禅床、椎倒璧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这场惊险之旅的紧张气氛。 诗的最后,诗人通过二子的口述,展现了他们对这次游玩的感叹,他们认为这次游玩最为清绝。而诗人最后的评论,虽然这次游玩清绝,但二子的性命如泥沙,直接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反应,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自然的壮美,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