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渔具诗·禾参(吴人今谓之丛)》

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
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
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
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寒鱼遂家此,自以为生计。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作者通过描绘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斩木置水中,枝条互相蔽”的场景,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充满生命力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强调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自然环境中,树木的枝条可以成为鱼类的庇护所,而鱼类的存在又为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了生命的共生和互惠原则。 接下来,作者通过描述“春冰忽融冶,尽取无遗裔”的场景,揭示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这种描述表达了对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批判和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在人类过度开发的情况下,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鱼类的灭绝。这种描述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无知和短视行为。 最后,作者通过“所托成祸机,临川一凝睇”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和对生态平衡的敬畏之情。这种描述强调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责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在面对自然环境时,人类应该保持谦卑和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因无知和短视行为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和对人类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关键字: 凝睇 枝条 无遗
相关诗词
  • 1
    [宋]
    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
    便前头更有,合当做底,何妨且恁,猛省归来。
    甲第新成,开尊行乐,脆管繁弦十二钗。
    回头笑,这狂生无用,削尽官阶。
    狂生真个狂哉。
    泼性气年来全未灰。
    有龙鳞凤翼,不能攀附,牛衣渔具,早已安排。
    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
    官休做,莫狂无处著,送去琼崖。
  • 2
    [明]
    君本烟波一钓徒,载得全家入五湖。
    耽诗每笑唐高士,致产能轻越大夫。
    往来不向州城住,朝泊西岩夜东渚。
    笔床茶灶何用将,篷底惟留钓渔具。
    第四桥头春水多,朝朝暮暮自经过。
    绿蓑常带桃花雨,白桨频翻荇叶波。
    春风秋月年年好,铜斗歌中鬓华老。
    闲愁总在醉中消,乐事从教行处少。
    但取鱼来不论迟,黄梁绿竹手亲炊。
    饱时把钓醒时唱,世事于君定不知。
  • 3
    [唐]
    芒鞋下葑中,步步沈轻罩。
    既为菱浪飐,亦为莲泥胶。
    人立独无声,鱼烦似相抄。
    满手搦霜鳞,思归举轻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