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野意》

小东门外曳筇枝,白葛乌纱自一奇。
闲客消遥无吏责,茂阴清润胜花时。
茶经每向僧窗读,菰米仍於野艇炊。
便觉眼边归路近,镜湖禹庙见参差。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小东门外,见到一位曳筇枝、穿白葛乌纱的隐者后,有感而发所写下的赞美诗。 首句“小东门外曳筇枝,白葛乌纱自一奇”描绘了作者在城东门外的场景中,见到一位身着筇枝(筇竹杖,一种竹制用具)的老人,头戴白葛乌纱,显得与众不同。筇枝是道士或隐者所持之物,而白葛乌纱则象征着朴素高雅的生活方式。 “闲客消遥无吏责,茂阴清润胜花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老人的形象,他逍遥自在,无需为官吏责任所困扰;在树荫下乘凉,享受着清凉湿润的树荫,这比花开的时节还要美妙。这里表现出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羡慕。 “茶经每向僧窗读,菰米仍於野艇炊”两句则转向描述作者与老人的交往和共同爱好。他们经常在僧侣的屋子里阅读茶经,在野艇上用菰米做饭。这表现出他们高雅的品味和爱好,也表现出他们对自然的亲近和尊重。 最后“便觉眼边归路近,镜湖禹庙见参差”两句,作者感觉到自己与老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仿佛已经可以看见返回家路途中的景象,而在镜湖边的禹庙中,可以欣赏到参差不齐的景色。这表现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身着筇枝、穿白葛乌纱的隐者的描绘和赞美,表现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关键字: 参差 归路
相关诗词
  • 1
    [宋]
    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清晖。
    野意写不尽,微吟浩忘归。
  • 2
    [宋]
    勋业竟何许,日日倚危楼。
    天风吹动襟袖,身世一轻鸥。
    山际云收云合,沙际舟来舟去,野意已先秋。
    很石痴顽甚,不省古今愁。
    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
    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
    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
    星斗阑干角,手摘莫惊不。
  • 3
    [宋]
    春岭碧嵯峨,公馀载酒过。
    红尘随地少,野意近山多。
    泉溜寒鸣玉,杨花碎剪罗。
    归衫未能著,斜日上松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