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生天地间,同此一太虚,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 日夜相残杀,曾不置斯须,皮毛备裘褐,膏血资甘腴。 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 飞潜何预汝,祸乃及禽鱼。 豺虎之害人,亦为饥所驱。 汝顾不自省,何暇议彼欤? 又于人类中,各私六尺躯,方其忿怒时,流血视若无。 我欲反其源,默观受气初,梃刃之所加,惨若在我肤。 朝饭一釜豆,暮饭一杯蔬,扪腹茆檐下,陶然欢有余。 |
| 这首诗以物为视角,通过描述物在天地间的生长过程,以及它们在生存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首段描绘了万物在天地间生长的场景,以及它们在生存中所面临的束缚和困境。诗人用“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来形容万物在生存中所受到的束缚,表达了生命的自由和束缚之间的矛盾。接着,诗人用“日夜相残杀”来形容万物在生存中所面临的困境,表达了生命的竞争和冲突。 第二段则进一步深入到生命的本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用“皮毛备裘褐,膏血资甘腴”来形容生命的珍贵和脆弱,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接着,诗人用“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飞潜何预汝,祸乃及禽鱼”来表达了对生命的平等和尊重,认为生命之间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三段则将视角转向人类社会,表达了诗人对人类社会的思考。诗人用“豺虎之害人,亦为饥所驱;汝顾不自省,何暇议彼欤?”来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思考,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源于生存的困境。接着,诗人用“又于人类中,各私六尺躯”来表达了对人类个体生命的尊重和关注,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最后一段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救赎。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诗人通过“朝饭一釜豆,暮饭一杯蔬,扪腹茆檐下,陶然欢有余”来表达了自己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整首诗以物为视角,通过描述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存困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平等和尊重,以及对简单、朴素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