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东有贤守,好客似春申。 自构杏梁地,不生珠履尘。 乐章思季子,後俊得吴均。 寝卧在其下,知君学至人。  | 
| 这首诗是一首对贤守的赞美诗,通过对江东有贤守的描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句“江东有贤守,好客似春申”直接点明江东有位贤明的郡守,他的好客程度堪比春秋时期的春申君。春申君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著名人物,他以好客著称,深受人们称赞。这里诗人用春申君来比喻这位贤守,可见对其好客之风的赞赏。 “自构杏梁筑,不生珠履尘”描绘了贤守的居所——杏梁亭。杏梁亭可能是一个宴会场所或接待宾客的地方,而此处贤守不生珠履尘,说明他接待宾客的态度十分热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清廉。杏梁亭不生珠履尘,与春申君好客的故事相呼应,进一步赞美了这位贤守。 “乐章思季子,後俊得吴均”中的“乐章”指的是贤守所创作的诗歌或音乐作品,而“思季子”则表达了他对季子的思念之情。季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名人,这里诗人用他来比喻贤守的才情和人品。同时,“後俊得吴均”也表达了贤守能够发现并提携后辈人才的胸怀和气度。 最后两句“寝卧在其下,知君学至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守的敬仰之情。诗人表示愿意在他的庇护下安睡,并称他为“学至人”,即学问达到极高境界的人。这不仅是对这位贤守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守的敬仰和信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东有贤守的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他的好客、清廉、才情、胸怀和气度等方面,展现了这位贤守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得到贤人的庇护和提携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