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德终惭举,通才例上居。 |
|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薄德终惭举,通才例上居》,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德薄”的人最终只能被忽略,而“通才”却能凭借其才华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认可表示了深深的无奈和不满。 首句“薄德终惭举”中,“薄德”指的是德行轻微,也就是品德不高尚的人。“终惭举”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和自责。在古代社会,举荐是人们获取地位和尊重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薄德”之人往往难以得到公正的对待,甚至常常被忽略。作者对此深感惭愧和无奈。 次句“通才例上居”则表达了作者对“通才”的赞美。“通才”是指具有广泛才能和知识的人,他们往往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具有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作者在此用“例上居”表达了对“通才”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的肯定和赞扬。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对待人才、尊重知识和学识的深深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的不公和不合理,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薄德”和“通才”的待遇,表达了作者对公正对待人才、尊重知识和学识的深深渴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