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孟子·践形》

理苟非形何以具,有形有象即其郛。
非能尽性充乎体,空守人间血肉躯。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理性和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形与性、理与形的关系,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首句“理苟非形何以具”,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理(道理、规律)不是形(物质、实体)所具有的,那么形体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引发了对生命起源的深思。诗人似乎在暗示,生命的形成并非纯粹的偶然,而是理与形的结合,是理在形中的体现。 “有形有象即其郛”,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只要有形有象,就有其边界,即其外壳或框架。这外壳或框架并非完全由理构成,而是理与形的混合体。这一观点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交织,形与性的共生关系。 “非能尽性充乎体”,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只看到物质世界中的血肉之躯,却忽视了内在的性(本性、天赋)。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本性,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也只是空守人间血肉躯而已。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整首诗以理性和哲理为主导,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本质。诗人强调理与形的结合,以及尽性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关注内在的精神世界,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同时,诗人也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物质世界,不盲目追求物质财富,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思考价值的诗歌,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下一首
《林翠》
诗词关键字: 血肉 人间
相关诗词
  • 1
    [宋]
    圣道不行,自周公殁。
    圣学不传,由孟子卒。
    上无善治,下无真儒。
    章句训诂,煨烬之余。
  • 2
    [宋]
    愿同丑万辈,终老孟子门。
  • 3
    [宋]
    匆匆行役驻无因,缟紵相看足礼文。
    江阔孤舟谁伴我,夜阑尊酒独思君。
    离筵不用歌三叠,元夕重来月十分。
    更欲四方随孟子,此生安得化为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