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渊明晋高士,从官非所好。 当时令彭泽,为米聊寄傲。 公田三百亩,一稔足炊{瀑氵换酉}。 明年春二月,农以仲春告。 为言当举趾,西畴雨如膏。 雨后春日迟,不寒亦不暴。 欣欣木争荣,民析肯居隩。 感此万物时,吾年迫衰眊。 余生复几许,遑遑近颠倒。 翩然赋归去,岂为折腰躁。 兄也今渊明,强盛当远到。 学问穷古始,文章配盘诰。 十年宰两邑,五月政三报。 去冬得兄书,怜我加慰劳。 仁言暖於帛,失喜至舞蹈。 其间何所云,作亭县之 |
|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佩之情。 首段描绘了陶渊明不为官场所动,坚守自己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陶渊明不为官场所诱惑,而是选择辞官归隐,这种行为让作者感到钦佩。 第二段描述了陶渊明在彭泽县时的生活状况,他耕种自己的田地,自给自足,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也得到了作者的赞赏。 第三段描绘了陶渊明在春耕时的情景,他关心农事,鼓励农民努力耕作,这种关心民生、勤劳朴实的品质也得到了作者的赞赏。 第四段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他感叹自己年事已高,无法像陶渊明那样保持高尚的品质,只能追随他的脚步,辞官归隐。 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感激之情,他感谢陶渊明对他的关心和慰劳,同时也表达了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