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 盛事何由观北伐,後人谁可继西平? 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  |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历史回忆和人生思考,通过对五丈原、亚夫营等历史地点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 首句“五丈原头刁斗声,秋风又到亚夫营”中,诗人以五丈原和亚夫营这两个历史地标为背景,描绘了夜晚的刁斗声和秋风的萧瑟,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昔如埋剑常思出,今作闲云不计程”表达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释然,即曾经像一把剑一样时刻准备着出发,现在却像闲云一样不再计较行程。这里用“埋剑”和“闲云”比喻过去和现在的状态,形象生动,富有哲理。 “盛事何由观北伐,后人谁可继西平”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表达了对那些未能成功的事业和人才的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眼昏不奈陈编得,挑尽残灯不肯明”两句则表达了对于陈年旧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即由于年纪大了,看书看得眼睛都昏花了,但是仍然不愿意睡觉,挑灯夜读,却仍然看不到前方的光明。这里用“挑尽残灯”形象地描绘了对于历史的痴迷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历史诗,通过对历史地点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