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重过华子澄》

柳市南头路,三年此重过。
长贫为客倦,高卧奈君何。
岭背夕阳尽,月明秋水多。
徘徊那能去,门外即烟波。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柳市南头路,三年此重过”,直接点明地点和时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感慨。“长贫为客倦”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和漂泊之感,而“三年此重过”则表现出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颔联“长贫为客倦,高卧奈君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长贫”意味着诗人一直处于贫困之中,而“客”则暗示着诗人长期的漂泊生涯。这种生活让诗人感到疲倦,但他却无法放弃,因为他无法预知未来,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去哪里。这一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困惑,以及对朋友的关心和无奈。 颈联“岭背夕阳尽,月明秋水多”,描绘了柳市南头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夕阳西下,秋水明净,这些美丽的景色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但也暗示着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尾联“徘徊那能去,门外即烟波”,表达了诗人对柳市南头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徘徊”表现出诗人的犹豫和不舍,他无法离开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和情感。但是,门外就是烟波浩渺的湖面,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迷茫。这一联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语言朴素而深情,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重过华子澄》这首诗是明代文人盛鸣世创作的。盛鸣世生活在明朝,他的诗歌作品常常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而《重过华子澄》这首诗,则是他在重游故地,拜访友人华子澄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他在诗中描绘了柳市南头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贫困生活的疲惫和对友人高卧生活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在门外烟波前徘徊思考的情景。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说是盛鸣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他对友人情感的表达。
诗词关键字: 头路 烟波 秋水
相关诗词
  • 1
    [宋]
    忆昔敲门赋瑞筠,鹿园佳话又重新。
    屋头能拓三三径,林下知非陸陸人。
    凿沼河须晋康乐,种荪还忆楚灵均。
    老师炼得心如镜,更把高台比月轮。
  • 2
    [宋]
    凄凉绣岭,宫殿倚山阿。
    明皇帝。
    曾游地。
    锁烟萝。
    郁嵯峨。
    忆昔真妃子。
    艳倾国,方姝丽。
    朝复暮。
    嫔嫱妒。
    宠偏颇。
    三尺玉泉新浴,莲羞吐、红浸秋波。
    听花奴,敲羯鼓,酣奏鸣龟。
    体不胜罗。
    舞婆娑。
    正霓裳曳。
    惊烽燧。
    千万骑。
    拥雕戈。
    情宛转。
    魂空乱。
    蹙双蛾。
    奈兵何。
    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
    平寇乱。
    回宸辇。
    忍重过。
    香痉紫囊犹有,鸿都客、钿合应讹。
    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
    事往愁多。
  • 3
    [唐]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