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残年》

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
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
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
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
作品赏析
这首诗《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的诗,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首联“残年垂八十,高卧岂逃名”,诗人自述年事已高,即将步入人生的暮年。他并不渴望逃避世俗的名利,而是以淡泊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名利的超脱。 颔联“泥巷多牛迹,茅檐有碓声”,描绘了诗人居住的环境。泥泞的小巷上牛蹄印迹斑斑,茅檐下传来舂米的声音,这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也暗示了他对平凡生活的满足。 颈联“炊菰觞父老,煮枣哺雏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用菰叶包裹米饭喂养老人,用红枣煮粥喂养小孩。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身边人的关爱,也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情怀。 尾联“遣戍虽传说,何时复两京”,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尽管他个人生活简朴,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兴衰。这一句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也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晚年生活和家国情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责任感。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遣戍 茅檐 残年
相关诗词
  • 1
    [清]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 2
    [宋]
    山人本合居岩岭。
    聊问支郎分半境。
    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
    甘胜吴山山下井。
    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
  • 3
    [清]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
    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