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云郎选不由诗,上相怜才积有时。 却是龙钟到门晚,终非稽古致身迟。 谋将郡印归难遂,读著家书坐欲痴。 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
|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看法。 首句“谁云郎选不由诗”,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观点,即科举考试中,诗歌并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但却是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认可,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重视。 “上相怜才积有时”,“上相”指的是宰相,这句诗表达了宰相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同时也暗示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了宰相的认可和赏识。 “却是龙钟到门晚”和“终非稽古致身迟”,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无奈和不满。虽然得到了宰相的认可和赏识,但是因为年龄或者其他原因,错过了最佳的选拔时机,导致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被选拔出来。这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谋将郡印归难遂”和“读著家书坐欲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担任地方官员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艰难的工作任务时的无奈和困惑。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希望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再次获得成功,成为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下人才选拔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