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京师废宅》

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
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
问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
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
作品赏析
这首诗《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通过描绘朱门紧闭、高堂无声、古窗积雨、朽树寄生等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首联“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直接描绘了社会现实的冷酷。朱门紧闭,白昼无人,高堂的歌舞之声也早已消失,象征着权贵们已经不再关心社会,社会的繁荣已经与他们无关。 颔联“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进一步描绘了景象的凄凉和破败。古窗上积满了雨滴,模糊了旧时的画作;朽树在阴暗中生长,寄生植物在这里找到了生存的空间,进一步表达了社会的衰败和无序。 颈联“问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转向了对普通百姓的关注。诗人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忙打扫,感叹过去的来客们的人生,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 尾联“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以庭院的鲜花盛开与前四句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艳姬骄马的故事在这里暗示了曾经的繁华和荣耀已经不再,只有春天的庭花依旧盛开,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无情。 整首诗通过对朱门紧闭、歌舞不再、古窗积雨、朽树寄生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社会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诗词关键字: 洒扫 朱门 高堂
相关诗词
  • 1
    [唐]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2
    [魏晋]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
    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鸱枭鸣衡轭,豺
  • 3
    [魏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 ,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
    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
    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