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中夜闻大雷雨》

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
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
黄头女真褫魂魄,面缚军门争请死。
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捷书驰骑奏行宫,近臣上寿天颜喜。
合门明日催贺班,云集千官摩剑履。
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
从今身是太平人,敢惮安西九千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以及战争胜利后人们的欢庆场面。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胜利的喜悦。 首句“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用浓烈的天气形象比喻战争的激烈,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中原地区遭受外族侵略的愤慨,以及上天对于侵略者的惩罚。 “黄头女真褫魂魄,面缚军门争请死。”描绘了女真人在强大的军队面前丧失斗志,争相请求投降的场景。“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则是用历史典故表达战争的胜利。 “捷书驰骑奏行宫,近臣上寿天颜喜。”描绘了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宫廷,近臣们纷纷向皇帝祝贺的场景。“合门明日催贺班,云集千官摩剑履。”则进一步展现了官员们争相庆祝的热闹场面。 “长安父老请移跸,愿见六龙临渭水。”表达了长安的百姓请求皇帝亲临渭水,以展示胜利和太平的愿望。“从今身是太平人,敢惮安西九千里!”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表达了人们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和胜利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诗词关键字: 三箭定天山 军门 近臣
相关诗词
  • 1
    [唐]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2
    [唐]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 3
    [近代]
    一泓秋水净纤毫,远看不知光如刀。
    直骇玉龙蟠匣内,待乘雷雨腾云霄。
    传闻利器来红毛,大食日本羞同曹。
    濡血便令骨节解,断头不俟锋刃交。
    抽刀出鞘天为摇,日月星辰芒骤韬。
    斫地一声海水立,露风三寸阴风号。
    陆专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
    遭斯刃者凡几辈?
    骷髅成群血涌涛。
    刀头百万英雄泣,腕底乾坤杀劫操。
    且来挂壁暂不用,夜夜鸣啸声疑鴞。
    英灵渴欲饮战血,也如块磊需酒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