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三江舟中大醉作》

志欲富天下,一身常苦饥。
气可吞匈奴,束带向小儿。
天公无由问,世俗那得知!
挥手散醉发,去隐云海涯。
风息天镜平,涛起雪山倾。
轻帆入浩荡,百怪不可名。
虹竿秋月钩,巨鳌倘可求。
灭迹从今逝,回看隘九州。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志向远大、气概豪迈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无知和不公的愤慨,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壮丽的赞美和向往自由旷达的心境。 首句“志欲富天下,一身常苦饥”描绘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生活的困苦。诗人有着让天下人富裕的志向,但自己却常常忍受饥饿。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无奈处境。 接着,“气可吞匈奴,束带向小儿”表现了诗人的气概和忍辱负重的精神。诗人有足以吞灭匈奴的气概,却不得不向小儿低头束带,可见其内心的压抑和苦闷。 “天公无由问,世俗那得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无知和不公的愤慨。天公无法过问人间的事情,而世俗之人也无法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和无奈,更加突显了诗人的高洁品质。 接下来,“挥手散醉发,去隐云海涯”描绘了诗人洒脱不羁的形象和向往自由的心态。诗人挥手散去醉意,隐身于云海之涯,这种表现突显了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然后,“风息天镜平,涛起雪山倾”等句,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奇妙。风平浪静的天海一色,波涛汹涌的雪山倾倒,这些景象都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最后,“灭迹从今逝,回看隘九州”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世俗纷扰,追求自由旷达的心境。诗人决心消失踪迹,远离世俗,回首看待九州之地,表现了其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生动,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愤慨、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奇妙的景象。
诗词关键字: 天镜 束带 灭迹
相关诗词
  • 1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2
    [现代]
    丘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
    湖阔三江水,鱼肥百草泉。
    白鸥翔紫塞,碧浪映霞天。
    回望满洲里,边疆最北边。
  • 3
    [宋]
    共工昔暴怒,触折不周山。
    此枢太室上,飘落三江间。
    枢纽一飞播,满空悉颠翻。
    北斗堕其柄,文昌失厥官。
    彗星化为跖,搏人以为餐。
    天狗行地上,头戴方山冠。
    武夷有巨人,方持钓鱼竿。
    中宵投袂起,容貌何桓桓。
    欲扶紫薇坦,坐使天下安。
    复逢驩兜来,被发据其关。
    拂衣返空翠,弹琴弄潺湲。
    烟霞别一天,回首谢髦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