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夜归陋室》

萧萧两鬓如凝霜,险阻艰难曾备尝。
少年气节尚奇伟,老来事业成荒唐。
盗贼纷纷安衽席,衰翁秋晚犹絺绤。
明月皎皎星宿稀,夜静入门徒四壁。
四海知音今已矣,仰天息悲风起。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一位老人的生动描绘来表达对逝去的时代和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感慨。 首句“萧萧两鬓如凝霜,险阻艰难曾备尝”描绘了老人的形象,鬓发如凝霜一般,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这不仅描绘了老人的外貌,也暗示了他的生活经历的丰富和坎坷。 “少年气节尚奇伟,老来事业成荒唐。”这两句是对老人性格和事业的描绘。他年轻时具有气节,奇伟不凡,但到老年,他的事业却变得荒唐无稽。这可能是在批评老人晚年的错误抉择,或者是在惋惜他未能实现年轻时的抱负。 “盗贼纷纷安衽席,衰翁秋晚犹絺绤。”这里用比喻来描绘老人试图平息盗贼,但却如同在床上放置席子一样徒劳无功。在秋天晚年的清冷中,老人仍然穿着薄衣。这表达了老人的无奈和无助,也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感慨。 “明月皎皎星宿稀,夜静入门徒四壁。”在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亮和稀疏的星星挂在天上,屋内只有四壁相伴。这描绘了老人的孤独和凄凉。 最后,“四海知音今已矣,仰天息悲风起。”表达了对四海知音的逝去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世道无常、英雄不再的深深叹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一位老人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世道无常的感慨。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值得一读。
诗词关键字: 衰翁 悲风 险阻
相关诗词
  • 1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2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 3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