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李熙载业儒未效转为五行家》

典谟训诰饱蟠胸,一字于君未有功。
参到五行刘子政,转为三命李虚中。
牛毛有底事非左,蜗角孰何人不东。
肯自戚施相从臾,片言可送半生穷。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才学渊博但尚未得到实际应用的文人。诗中运用典故、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位文人的学识和抱负。 首联“典谟训诰饱蟠胸,一字于君未有功”,直接赞美这位文人学识丰富,熟读各种经典,对于一字一句都了然于胸,然而却未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表达出一种深深的惋惜之情。 颔联“参到五行刘子政,转为三命李虚中”,以两位历史人物为喻,赞美这位文人的学识广博。刘子政是汉代学者,精通《春秋左传》,而李虚中则是唐代著名的易学家,精通五行学说。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比喻这位文人学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暗示他未能将这些学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颈联“牛毛有底事非左,蜗角孰何人不东”,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描绘这位文人面临的困境。牛毛和蜗角都是极小的事物,但这里用来比喻人生追求的渺小和短暂,暗指这位文人未能将自己的学识转化为实际的财富或地位。 尾联“肯自戚施相从臾,片言可送半生穷”,表达了这位文人愿意与他人合作,将自己的学识贡献给社会的愿望。这句话也暗示了这位文人对于未能得到实际应用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位文人的学识、抱负和困境,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惋惜和同情。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这位文人的才华,也提醒我们思考如何将学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问题。
诗词关键字: 牛毛 片言 有底
相关诗词
  • 1
    [清]
    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
    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青灯教子书。
  • 2
    [明]
    海舟名普慈,吴郡海虞钱氏子。
    世业儒,出家破山寺。
    往参邓尉山万峰和尚,付以法偈,遂结庐太湖西洞庭山。
    三十年不过湖。
    闻虚白旵公在安溪东明说法,亲承万峰祖印,遂往叩。
    旬日大悟,遂居东明演法,为万峰法嗣。
    景泰元年,示寂,全身塔在东明左侧。
    有《颂古诗》行世。
  • 3
    [宋]
    大冠长剑已焉哉,短褐秃巾归去来!
    五世业儒书有种,一生任运仕无媒。
    麦经小雨家家下,菊著新霜处处开。
    自笑闲游心未歇,青鞋蹋踤白云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