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居法华寺下院望高顶赠如献上人》

峰色秋天见,松声静夜闻。
影孤长不出,行道在寒云。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悟的诗,具体来说,它描绘了秋天的山峰、夜晚的松涛和孤寂的身影,表达了行路在寒云中的孤独和无奈。 首句“峰色秋天见”描绘了秋天的山峰颜色,诗人用“秋”字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秋天山峰的寂寥和冷清。而“色”字则描绘了山峰的色彩丰富,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第二句“松声静夜闻”则描绘了夜晚松树的声音,诗人用“静夜”暗示了夜晚的寂静,用“闻”字表达了松涛的声音给人带来的宁静和舒适。这里的“松声”与“秋色”相呼应,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第三句“影孤长不出”描绘了诗人在孤寂中身影的孤独和无奈,他用“影孤”表达了自己形单影只的状态,“长不出”则表达了自己在孤独中无法摆脱的困境。这里的“影孤”与前两句的秋色、松声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最后一句“行道在寒云”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无奈,“行道”暗示了诗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在寒云”则表达了诗人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孤独。这里的“寒云”与前两句的秋色、松声、影孤形成了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峰、夜晚的松涛和诗人的身影,表达了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和无奈,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上一首
《出游》
诗词关键字: 行道
相关诗词
  • 1
    [清]
    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
    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 2
    [宋]
    有一物,黑似漆,常在面门出入。
    骑声盖色,妙密中险崖。
    倒用逆施,险崖中妙密。
    三世诸佛远之愈亲,白牯狸奴得之转失。
    法华不惜眉毛,为汝当阳拈出。
    夭夭矫矫,粼粼皴皴,将谓南山鳖鼻,却是天台楖栗。
  • 3
    [宋]
    高不高肤寸,低不低太华。
    深不深蹄涔,浅不浅溟渤。
    法华高低深浅,瞒诸人一点不得。
    诸人高低深浅,亦瞒法华一点不得。
    尽情画断,更莫论量。
    缀钵饭抄云子白,晴瓯茶泛雪花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