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酬邢端公济春日苏台有呈袁州李使君…辛阳王》

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
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
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
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
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
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
放旷临海门,翱翔望云津。
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柳色莺声、宜春守赏南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 首联“大贤当佐世,尧时难退身。如何丹霄侣,却在沧江滨”,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和纠结。作者认为像大贤一样的人才应该辅佐世道,但在尧的时代,这种出世的机会很难得到,因此作者对于自己不能参与世事感到无奈和遗憾。然而,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丹霄侣(即归隐生活)的向往,因为这种生活可以让他远离尘世的纷扰,过上宁静的生活。 颔联“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描绘了作者所向往的归隐生活的景象。柳色变又遍,莺声闻亦频,描绘了南湖畔的春色,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而赖逢宜春守,共赏南湖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遇到一位宜春守,一起欣赏南湖春色的期待和向往。 颈联“营道知止足,饰躬无缁磷。家将诗流近,迹与禅僧亲”,则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深入的描绘。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营道一样知足常乐,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保持内心的清净和纯洁。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像禅僧一样,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污染。 尾联“虽高空王说,不久山中人”,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虽然这种生活可能会受到他人的赞美和推崇,但作者仍然愿意做一个山中人,过上宁静、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贤出世理想的追求。通过描绘柳色莺声、宜春守赏南湖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上一首
《幽居》
下一首
《寓言》
诗词关键字: 沧江 翱翔
相关诗词
  • 1
    [宋]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
    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
    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
    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
    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 2
    [唐]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叹,不惟惆怅至长洲。
  • 3
    [元]
    倚空台榭,爱朱阑飞瞰,百花洲渚。
    云岭回廊香径悄,争似旧时庭户。
    槛外游丝,水边垂柳,犹学宫腰舞。
    繁华如梦,登临无限情古。
    果见荒台落日,麋鹿来游,漫尔繁榛莽。
    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
    空铸千将,终为池沼,掩面归何所。
    遗风千载,尚听侬歌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