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杂曲歌辞·湋乃曲》

偏存名迹在人间,顺俗与时未安闲。
来谒大官兼问政,扁舟却入九疑山。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千里枫林烟雨深,无朝无暮有猿吟。
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
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
溪口石颠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下泷船似入深渊,上泷船似欲升天。
泷南始到九疑郡,应绝高人乘兴船。
作品赏析
【注释】:
湘江二月春水平, 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 守吏相呼问姓名。

  本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时任道州刺史)因军事诣长沙都督府,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西)途中,逢春水大发,船行困难,于是作诗五首,“令舟子唱之,盖以取适道路云。”(诗序)“欸乃”为棹声。“欸乃曲”犹船歌。

  从长沙还道州,本属逆水,又遇江水上涨,怎么能说“宜夜行”呢?这样写,是正因为实际情况不便行舟,才需要努力和乐观的缘故。诗的前两句将二月湘江之夜写得平和美好,“春水平”写出了江面的开阔,“和风”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满月”写出月色的明朗。诗句洋溢着乐观精神,深得民歌之神髓。

  三、四句是诗人信手拈来一件行船途遇之事,做入诗中:当桨声伴着歌声的节拍,行驶近平阳戍(在衡阳以南)时,突然传来高声喝问,打断了船歌:原来是戍守的官吏在喝问姓名。

  如此美好、富于诗意的夜里,半路“杀”出一个“守吏”,还不大杀风景么?本来应该听到月下惊鸟的啼鸣,远村的犬吠,那才有诗意呢。前人也一直是这样写的,但此诗一反前人老套,另辟新境。“守吏相呼问姓名”,这个平凡的细节散发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在大历年间,天下早不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般太平了。元结做道州刺史便是在“州小经乱亡”(《舂陵行》)之后。春江月夜行船,遇到关卡和喝问,破坏了境界的和谐,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其次,这一情节也写出了夜行船途中异样的感受。静夜里传来守吏的喝问,并不会使当时的行人意外和愕然,反倒有一种安全感。当船被发放通行,结束了一程,开始了新的一程,乘客与船夫都会有一种似忧如喜的感受。可见后两句不但意味丰富,而且新鲜。这才是元结此诗独到之处

  这样的诗句是即兴式的,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但敢于把前所未有的情景入诗,却非有创新的勇气不可。和任何创造一样,诗永远需要新意。

  (周啸天)
诗词关键字: 渔翁 大官 扁舟
相关诗词
  • 1
    [唐]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 战士横行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逾剑阁。
    阁道岧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邛关九折无平路, 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源饶毒雾,溪谷
  • 2
    [唐]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 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榭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 3
    [唐]
    苞枿黑对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