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二比丘犯淫杀,自嗟自怨无觉察。 远栖林野望成真,自业茫茫谁摆脱。 |
| 这首诗是对佛教戒律的深刻反思和探讨,表达了对僧侣行为规范的敬畏和尊重。 首先,诗中提到两名比丘(和尚)违反了戒律,犯了淫杀之罪,这让他们自嗟自怨,感到无助和无奈。这反映了佛教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修行者应遵守戒律,保持清净无染。 接着,诗中提到他们希望远离尘世,栖身于林野之中,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真正的惩罚。这里表达了他们对自我业力的认识,即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果报,这是佛教中的因果观念。 最后,诗中提到他们对自己的茫茫业力感到无法摆脱。这表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无法简单地摆脱。这种认识强调了修行者应谨慎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对戒律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它提醒人们要遵守戒律,保持清净无染,以免造成无法摆脱的业力。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行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