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其所以知贤否,论世亦云当尚友。 宜春郡圃作新堂,名不他求斯有取。 堂堂房公暨李韩,文章事业两不刊。 俱曾屈绾此州绶,年祀虽远犹班班。 淳熙中兴公出守,渺然独继三公堂。 政成乃复作新堂,亦使此州传不朽。 江山虽胜何足称,风月之游不在民。 未如考德接以道,视古所作书诸绅。 龙舒使君适来止,吐词为记甚瑰玮。 徐州忆昔黄楼成,少公赋屹班扬垒。 记终慷慨思盖公,平津东阁方穹窿。 分符与政两如此,天下寒士何忧穷。 我思作诗颂公政,万民有口人其听 |
|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一位宜春郡守所写,通过对郡圃新堂的建造、房公李韩等人的事迹、以及作者对郡守的期望的描述,表达了对这位郡守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首联直接点明建造新堂的目的,是为了考德接道,传承不朽。这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和文化的重视,认为这才是真正能够使地方长治久安的途径。 颔联通过赞扬房公和李韩的文章事业,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颈联则是对当前郡守的赞扬,认为他能够继承前人的事业,使地方得以传不朽。 尾联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为这位郡守的政绩作诗颂扬的愿望,期望万民能够听到他的美名,这也体现了作者对这位郡守的高度评价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新堂建造、历史人物事迹、当前郡守的评价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对这位宜春郡守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重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