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光读金刚经以颂示之》

道人看经不识字,刹那须转千亿部。
恒沙诸佛入微尘,达本契经无作做。
作品赏析
这首诗《道人看经不识字,刹那须转千亿部。恒沙诸佛入微尘,达本契经无作做。》充满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者的敬仰。它描绘了一个不识字的佛门弟子,通过刹那间的思维,可以转成千亿部经书,同时又将恒河沙数中的诸佛带入微尘中,揭示了佛法的本质和修行者的境界。 首先,“道人看经不识字”揭示了这位修行者的特殊之处,他可能并未接受过传统的教育,但这并不妨碍他理解和传播佛法。他通过内在的智慧和洞察力来理解经文,这正是佛教修行中强调的内观和自省的体现。 “刹那须转千亿部。”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这位道人通过刹那间的思维,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将佛法的智慧传播出去,如同转成千亿部经书。这不仅是对他智慧的赞美,也表达了佛教中“一念三千”的观念,即一刹那间可以包含三千大千世界的思想。 “恒沙诸佛入微尘,达本契经无作做。”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道人的境界。他将恒河沙数中的诸佛带入微尘中,这象征着他的心胸广大,包容万物。而“达本契经无作做”则表达了道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自己的内在体验来理解佛法,达到了无为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佛教修行者通过内在智慧和洞察力来理解和传播佛法,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无论我们的教育背景如何,我们都有可能通过内在的修炼和理解,达到对真理的领悟和传播。
诗词关键字: 入微 道人 识字
相关诗词
  • 1
    [唐]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 2
    [唐]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
    曾师轩黄友尧汤,混迹和光佐周武。
    周之天子无仙气,成武康昭都瞥尔。
    穆王粗识神仙事,八极轮蹄方逞志。
    鹤发韬真世不知,日月星辰几回死。
    金鼎作丹丹化碧,三万六千神入宅。
    仙兄受术几千年,已是当时驾鸿客。
    海光悠容天路长,春风玉女开宫院。
    紫笔亲教书姓名,玉皇诏刻青金简。
    桂窗一别三千春,秦妃镜里娥眉新。
    忽控香虬天上去,海隅劫石霄花尘。
    一从仙驾辞中土,顽日昏风老无主。
    九州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虎。
    我亦玄元千世孙,眼穿望
  • 3
    [魏晋]
    肃将王事。
    集此扬土。
    凡我同盟。
    既文既武。
    郁郁桓桓。
    有规有矩。
    务在和光。
    同尘共垢。
    各竟其心。
    为国蕃辅。
    誾誾行行。
    非法不语。
    可否相济。
    阙则云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