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宣义里舍冬暮自贻》

幽居不称在长安,沟浅浮春岸雪残。
板屋渐移方带野,水车新入夜添寒。
名如有分终须立,道若离心岂易宽?
满眼尘埃驰骛去,独寻烟竹剪渔竿。
作品赏析
这首诗《幽居不称在长安》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 首句“幽居不称在长安”,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长安,但实际上是一个隐居者。这既是对自己身份的自我认知,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 “沟浅浮春岸雪残”一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自然景色,春天的沟渠浅水边,残雪尚未消融,增添了几分清冷和寂寥。 “板屋渐移方带野”和“水车新入夜添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板屋逐渐被田野取代,水车在夜晚加入寒意,这些细节都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平淡和宁静。 “名如有分终须立,道若离心岂易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追求。诗人相信自己的名声和地位是注定的,只要按照自己的道路前行,终将有所成就。然而,这种追求并非易事,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最后,“满眼尘埃驰骛去,独寻烟竹剪渔竿”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只能独自在烟竹中寻找片刻的宁静。这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隐居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情感感染力。
诗词关键字: 板屋 幽居 水车
相关诗词
  • 1
    [宋]
    我佛生辰四月八,地涌金莲随步发。
    天上天下独称尊,微妙真机俱漏泄。
    雪山成道度众生,四十九年无剩说。
    滔滔苦海架舟航,杳杳昏衢悬日月。
    文仲宣义济阳公,曾向灵山蒙起莂。
    示现人间长者身,日用机轮活鱍鱍。
    一寿二富三康宁,总是前生修种得。
    今生福上更增修,果报来生愈超越。
    六门昼夜放毫光,万罪红炉飞片雪。
    安然端坐白牛车,金锁玄关尽透脱。
    殊胜功德利无边,宜尔子孙皆显达。
    自知作佛更无疑,何必当来问弥勒。
    龟峰末后为全提,铁卵生儿树上飞
  • 2
    [宋]
    几忆汤师役梦魂,醉吟想在落花村。
    背尘事见寻常说,出格诗曾子细论。
    书信寄凭暗有路,笑谈重约恨无门。
    今来鬓雪应多也,莫惜频频近酒罇。
  • 3
    [宋]
    仙境清闲识者稀,几人来此学幽栖。
    红泉瑶草春长在,流水桃花路弗迷。
    丹气犹涵阶下井,遗踪难认壁间题。
    只怜星石今无恙,夜夜寒光北斗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