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讷行人》

诸方参请尽,秋晚别京畿。
乞食斋条饱。
随缘百念微。
夜声鸣铁笛,寒色脆荷衣。
久学南山律,终身不敢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秋晚离开京城,踏上归乡之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联“诸方参请尽,秋晚别京畿。乞食斋条饱。随缘百念微。”描绘了作者在四处游学之后,秋天傍晚离开京城,前往乡间的情景。他以乞食的方式,饱尝了斋条的滋味,随缘而动,一切随心而行。这里的“乞食”并非真正的乞食,而是指游学的生活方式,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体验生活,理解世界。而“百念微”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理解的深度,他认识到所有的事物都是微妙的,都是相互关联的,只有深入理解才能真正把握。 颔联“夜声鸣铁笛,寒色脆荷衣。”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铁笛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中回荡,荷衣在寒风中显得脆弱。这一联以动衬静,以荷衣的脆弱表现了夜晚的寒冷和寂静。同时,“夜声鸣铁笛”又给人一种悠扬、自由的感觉,与前文的游学、乞食形成对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 颈联“久学南山律,终身不敢违。”表达了作者对南山律的深入学习,他坚信并遵守这个原则,终身不敢违背。南山律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教义,作者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坚持原则,遵守规则。 整首诗以秋晚离别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游学、乞食、遵守原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诗词关键字: 寒色 乞食 南山
相关诗词
  • 1
    [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
  • 2
    [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3
    [近代]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
    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老。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