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周端常之建讲学》

高名闻已久,方策有文雕。
接得诗人信,知从谏议招。
住遥劳枉刺,去速恨移桡。
何处逢黄菊,秋风故六朝。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赠张五弟,这首诗以友人的身份,对张五弟的声名远扬、高风亮节表示了由衷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他即将离开故地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高名闻已久,方策有文雕”,诗人以赞美的口吻,描述张五弟的名声早已远播,其事迹在文人的笔下被描绘得如艺术作品般精美。这一联通过平实的语言,将张五弟的形象塑造得高大而鲜明,使读者对他充满了敬仰之情。 颔联“接得诗人信,知从谏议招”,诗人表达了自己得到张五弟的回信,知道他是因为谏议而招致离别。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张五弟的敬重和对其高尚品格的钦佩。 颈联“住遥劳枉刺,去速恨移桡”,诗人表达了对张五弟即将离别的不舍之情。“住遥”和“去速”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张五弟离别的不舍和无奈。而“枉刺”和“移桡”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张五弟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联“何处逢黄菊,秋风故六朝”,诗人以黄菊和秋风为象征,表达了对张五弟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何处逢黄菊”一句,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形象的塑造和对友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重和不舍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和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诗词关键字: 秋风 诗人
相关诗词
  • 1
    [现代]
    曾是先贤讲学地,依然万木蔽深幽。
    山根道路随流转,岭上烟云共翠浮。
    白鹿身存仍有恨,红羊劫尽应无愁。
    盘桓兴发催归去,留待京华续梦游。
  • 2
    [宋]
    讲学红泉不著书,只将心学授生徒。
  • 3
    [宋]
    六阙表门荣,华林地气灵。
    乌衣王氏族,玉树谢家庭。
    邹鲁多亟犬,荀陈更聚星。
    怡神虚室白,讲学夜灯青。
    篇籍巾箱满,弦歌里巷听。
    兰堂时合宴,槐市正谈经。
    丹井通仙穴,西山接翠屏。
    烟萝皆胜概,何日扣岩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