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哀虢县令犹子箅》

匍匐岐山下,三呼已过时。
臧孙虽有后,伯道竟无儿。
自是终身痛,空留一县悲。
老人休雨泪,转面即逢伊。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匍匐岐山下,三呼已过时》,是一首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悲悯和哀叹。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古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深同情,以及对现实人生的反思。 首句“匍匐岐山下,三呼已过时”描绘了诗人站在岐山下,俯视着历史的河流,想起了当年周幽王在山上宠幸褒姒,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国家衰败的历史。诗人似乎在问:即使现在再呼喊,是否已经太晚了?这似乎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对那些因为一时的宠爱而失去国家的人的哀叹。 “臧孙虽有后,伯道竟无儿。”这句诗借用了古代臧孙家族的故事,这个家族虽然有后嗣继承了爵位,但家族中却没有人能够继承家业,成为一代英才。这似乎是对现实人生的反思,提醒人们要关注家族的传承和发展,不要只关注个人的享乐和一时的快乐。 “自是终身痛,空留一县悲。”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同情和哀叹。他们因为一时的宠爱或权力斗争而失去了自己的未来,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这种痛苦和悲哀将伴随他们终身,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和反思。 最后两句“老人休雨泪,转面即逢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关注。诗人似乎在告诉人们: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和悲哀中,要关注现实的人生和未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的描绘和反思,提醒人们关注现实的人生和未来,不要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和悲哀中。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深刻,情感真挚而感人,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匍匐 终身 老人
相关诗词
  • 1
    [元]
    门前五柳侵江路,庄儿紧靠着白萍渡。
    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
    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 2
    [清]
    村甿终岁不入城,入城怕逢县令行。
    行逢县令犹自可,莫见当衙据案坐。
    但闻坐处已惊魂,何事喧轰来向村。
    锒铛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嗥怖杀人。
    鞭笞榜掠惨不止,老幼家家血相视。
    官私计尽生路无,不如却就城中死。
    一呼万应齐挥拳,胥隶奔散如飞烟。
    可怜县令窜何处?
    眼望高城不敢前。
    城中大官临广堂,颇知县令出赈荒。
    门外甿声忽鼎沸,急传温语无张皇。
    城中酒浓馎饦好,人人给钱买醉饱。
    醉饱争趋县令衙,撤扉毁阁如风扫。
    县令深宵匍匐归,奴颜囚首销凶威
  • 3
    [宋]
    古有凫鹥诗,喜物游太平。
    今见凫鹥亭。
    夜安洲渚棲,书无罗风惊。
    群嬉固俦匹,适意相飞鸣。
    春风藻荇稠,夜雨波澜清。
    特以王泽深,遂此微物生。
    飞甍枕榛台,缭绕寒芜城。
    府目瞰清泚,日羡凫鹥情。
    自惟县令暇,朝夕亲编氓。
    土瘠民半馁,役频民少宁。
    嗟尔多蹙迫,岂与凫鷖并。
    我心徒尔嗟,奈何存典刑。
    尔劳悯以恕,匀重移之轻。
    庶几皆有乐,共戴君聪明。
    民安令亦暇,临流解尘缨。
    座岁可归去,白发南山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