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惊秋》

莺啭才间关,蝉鸣旋萧屑。
如何两鬓毛,不作千枝雪。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声音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首句“莺啭才间关,蝉鸣旋萧屑”中,诗人以莺声和蝉鸣为背景,描绘出春天的声音世界。莺声清脆悦耳,如同在耳边细语,而蝉鸣则增添了夏日的热闹和生机。这里的“间关”和“萧屑”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声音的特质,使人仿佛能听到莺鸣和蝉噪。 “如何两鬓毛,不作千枝雪”一句,诗人转向了对春天的视觉描绘。诗人说,看到春天的景象,自己的两鬓为何不能立刻长出如千枝一般的白雪?这里诗人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但这种感慨并没有破坏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反而使这种情感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春日颂歌,通过对春天声音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深深留恋。
诗词关键字: 两鬓
相关诗词
  • 1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2
    [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3
    [现代]
    天风吹月到孤舟,哀乐无端托此游。
    影底河山频换世,愁中节物易惊秋。
    初升紫塞云将合,照彻沧波海不流。
    解识阴晴圆缺意,有人雾鬓独登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