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陵洞庭在何处,我昨移官向其所。 士所得者毛李康,兼之旧识祁之张。 毛公学问本伊洛,康李从之亦不恶。 皆能脱去科举累,相与探求圣贤事。 张侯英爽固绝人,亦复降志相友亲。 谁云巴陵洞庭侧,有此四士宁易得。 别来书疏犹数通,辰溪隶与巴陵同。 张侯再把蒸湘酒,别后不闻安与否。 遥知岁晚巾屦从,当亦念我穷山中。 尝疑昔人重离别,生不相逢死何别。 偶逢鄂渚行人去,懒复作书题此句。 巴陵渺渺若个边,何时重泛洞庭船。 |
| 这首诗是作者在移官到巴陵郡后,对昔日同在京城求学的几位朋友的怀念。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圣贤学问的追求,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首段以自问自答的方式,直接点明主题:“巴陵洞庭在何处,我昨移官向其所。”接着,诗中列举了四位友人:毛李康、毛公、康李和张侯。他们皆能摆脱科举的束缚,探求圣贤之事,显示出他们深厚的学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诗中描绘了友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情谊:“皆能脱去科举累,相与探求圣贤事。”“张侯英爽固绝人,亦复降志相友亲。”这些描述表现出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圣贤学问的追求。 诗的末段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何时重泛洞庭船”,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同时,也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友情的描绘和对圣贤学问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这些都是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厚意的佳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