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僧月沧》

孤云不知处,野雪见行踪。
一饭饱时少,随缘沧海东。
香床通水月,清磬出花宫。
欲结庐山社,谁能问远公?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渴望隐居山林的诗。 “孤云不知处,野雪见行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漂泊和无定,就像那野外的雪花,随风飘荡,行踪不定。 “一饭饱时少,随缘沧海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的依恋,虽然食物简单,但诗人仍然满足,因为他已经习惯了随缘而安的生活。 “香床通水月,清磬出花宫”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地的美丽和清幽,香床和水月相通,清磬和花宫相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环境的赞赏和享受。 “欲结庐山社,谁能问远公?”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切向往,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庐山隐居,这种生活让他觉得比问远公还要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依恋,以及对美好环境的赞赏和享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切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赠僧月沧》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友人月沧和尚有关**。吴孺子与月沧和尚交往甚密,对其持有敬仰之情。月沧和尚是一位具有深厚佛学修养的高僧,他的品行和学问都得到了吴孺子的赞赏。因此,吴孺子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月沧和尚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诗集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结庐 通水 行踪
相关诗词
  • 1
    [唐]
    秋意西山多,别岑萦左次。
    缮亭历三癸,趾趾邻什寺。
    元化隐灵踪,始君启高致。
    诛榛养翘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扫峰翠。
    境新耳目换,物远风尘异。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
    嘉林幸勿剪,禅侣欣可庇。
    卫法大臣过,佐游群英萃。
    龙池护清激,虎节到深邃。
    徒想嵊顶期,于今没遗记。
  • 2
    [唐]
    从来多是游山水,省泊禅舟月下涛。
    初过石桥年尚少,久辞天柱腊应高。
    青松带雪悬铜锡,白发如霜落铁刀。
    常恐画工援笔写,身长七尺有眉毫。
  • 3
    [唐]
    乱山秋木穴,里有灵蛇藏。
    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出尘头未白,入定衲凝霜。
    莫话五湖事,令人心欲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