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假传欲上书,孺子乃复辞聘车。 东都已颠不可救,莽篡未露犹枝梧。 福为市卒终潜吴,稚乃悬榻太守居。 吁哉迹异心不殊,出处语默如是天。 |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道德选择和人生哲理的。通过对几个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 首段中,诗人假传南昌子孺的言行,描绘出他面对权力和诱惑时的选择。他拒绝了聘车,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这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段中,诗人引用了东都的混乱和王莽篡位未露的情形,暗示了道德选择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市卒和稚子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即选择正确的道路可以改变命运。 第三段中,诗人再次强调了出处语默的重要性,即言行一致、坚守道德原则是人生的关键。诗人通过描绘福为市卒终潜吴和稚子悬榻太守居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最后一段中,诗人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即无论人生道路如何变化,道德选择和言行一致是人生的关键。诗人通过“吁哉迹异心不殊,出处语默如是天”这一句,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和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诗人强调了道德选择和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言行一致。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