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桓温》

世有英明善治君,奸雄屈伏作能臣。
尽忠于国人臣事,底事甘为跋扈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对忠诚与奸邪的思考。 首句“世有英明善治君,奸雄屈伏作能臣。”描绘了一个公正明智的君主,使得奸雄屈服,甘愿作为有能力的臣子。这里的“英明善治”象征着公正和智慧,而“奸雄屈伏”则暗示了那些不正直的人在真正的英明君主面前,不得不隐藏自己的奸邪,表现出一种臣服的姿态。 “尽忠于国人,臣事”表达了臣子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职责的履行。这里的“尽忠”是对忠诚的最高表达,意味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竭尽全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然而,“底事甘为跋扈人”一句揭示了问题的另一面。尽管臣子们尽力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但有时却会因为各种原因,屈服于权力和贪婪,成为跋扈的人。这里的“跋扈人”象征着那些滥用权力和贪婪的人,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来追求自己的私利,而忽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和奸邪的思考,以及对公正和贪婪的批判。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忠诚和对职责的履行,同时也要警惕权力和贪婪的诱惑,避免成为跋扈的人。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独特,富含哲理,值得一读。
诗词关键字: 屈伏 奸雄 忠于
相关诗词
  • 1
    [元]
    买陂塘旋栽杨柳,新来已见成务。
    小山丛桂人如玉,何用为云为雨。
    怀北渚。
    怅渺渺予怀,目断游龙屿。
    凭谁寄语。
    正宋玉悲秋,桓温种木,妨我远游趣。
    西风劲,一鹤横空何许。
    匆匆月又南吕。
    崇台迥出云霄里,好是登高题句。
    时载醑。
    却不似香山,泪落琵琶谱。
    无多让古。
    有黄菊青松,寒香晚节,吾不负吾圃。
  • 2
    [宋]
    料得桓温登剑阁,便抛李势入岷山。
  • 3
    [明]
    宋家事业如汉晋,遗史班班今尚存。
    南渡衣冠元帝纪,中山庙社靖王孙。
    海门龙去秋潮横,宫树乌啼夕磷繁。
    已恨无人似诸葛,生憎何物学桓温。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