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示周子充写华严经》

总别同异,成坏行布。
圆融无碍,尘入众刹。
非宽刹入,众尘非隘。
居士笔端,宣畅果海。
因原自在,我今说偈。
赞扬同证,一真法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佛教中的一种哲学观念和修行方法,即“一真法界”。它强调了真理的统一性和无限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没有矛盾和冲突。这种观念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佛教的核心教义之一。 具体来看这首诗,它首先描述了“总别同异,成坏行布”的哲学思想,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分别和界限。同时,它也强调了“圆融无碍”的观念,即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没有矛盾和冲突。这种思想在佛教中被称为“中道”,是佛教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接着,诗中又提到了“尘入众刹”,即一切事物都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种思想也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无限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然后,诗中又提出了“非宽刹入,众尘非隘”的观点,即不是因为事物的数量多而感到狭窄,也不是因为事物的种类多而感到狭窄。这种思想强调了事物的无限性和包容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空间和意义。 最后,诗中提到了“居士笔端,宣畅果海”,即通过修行和智慧的笔端,可以宣畅真理的海洋。这强调了修行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智慧才能真正理解真理,才能真正达到解脱和超越的境界。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赞美,强调了事物的统一性和无限性,认为只有通过修行和智慧才能真正理解真理。同时,它也赞美了佛教哲学中的“一真法界”观念,认为只有通过这种观念才能真正达到解脱和超越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诗歌,它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强调了修行和智慧的重要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哲学中的一些重要观念和思想。
诗词关键字: 果海 同异 笔端
相关诗词
  • 1
    [宋]
    优尼制铜觉,欲住女主龄。
    主称金轮王,录在华严经。
    而捨觉富贵,爱慕涂椒馨。
    月黯回心院,妖魂啼窈冥。
    僧人弗知此,独受一峰青。
    分减傥及我,终岁栖林垌。
  • 2
    [唐]
    一身依止荒闲院,烛耀窗中有宿烟。
    遍礼华严经里字,不曾行到寺门前。
  • 3
    [唐]
    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
    旱日干密云,炎烟焦茂草。
    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
    既无白栴檀,何以除热恼?
    [华严经云:以栴檀涂身能除一切热恼而得清凉也。
    ]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
    始觉韦山人,休粮散发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