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
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登山感受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体力的自豪。 首句“三年不作山中客”,作者用“三年”这个时间长度来强调自己已经远离了山中的生活,表达出一种对山中的向往和憧憬。而“不作”则带有一种决断和决然,表明作者已经下定决心离开山中,不再过那种生活。这样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作者对山中的热爱,又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接受和面对。 接着,“才踏船舷眼便明”一句,描绘了作者离开山中后,首次踏上船舷的情景。这里的“眼便明”,既指视觉的清晰,也暗喻了作者心情的开朗和豁然。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离开山中后,重新接触外界的欣喜之情。 “曳杖直登千尺磴”一句,描绘了作者登山的情景。作者用“曳杖直登”来表达自己坚定的决心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而“千尺磴”则描绘了山路的险峻和艰难。这一句既体现了作者的体力强健,也表现了作者对挑战自然的勇气和决心。 最后,“尚欣脚力慰生平”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身脚力的自豪和对生活的满足。这里的“尚欣”,表达了作者对能够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欣慰之情;“脚力慰生平”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体力的自豪和对生活的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和登山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身体力的自豪。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关键字: 船舷 脚力 生平
相关诗词
  • 1
    [唐]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 2
    [宋]
    衣领从教虱子缘,夜深拜得蓆儿穿。
    道乡活计君知否,饥即须餐困即眠。
  • 3
    [宋]
    道乡采芹暇,手植四株柏。
    相对有正味,爱此岁寒格。
    忠言贾奇祸,几削谏臣迹。
    柏亦助道乡,每号风雨夕。
    柏死公不死,大名日皦白。
    后人补种之,存棠思召伯。
    亭亭俨相持,撑云空百尺。
    是柏出虽晚,风致犹古昔。
    我来跂遗芳,清坐假一席。
    徘徊意难舍,猛把阑干拍。
    寄语景行人,用意幸勿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