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鹤舒台》

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
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隐逸生活的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敬仰。 首句“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描绘了山中深处的道路崎岖不平,鹤飞过山头,台阁却已经空空如也,景色大异寻常。这里的“白云深处”给人一种远离尘世、幽静深远的意象,而“路崎岖”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的艰险和神秘。鹤去台空,更增添了山中的孤寂和静谧。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这两句描绘了山中的翠屏、紫幕等自然景色,以及清泉流淌、水珠滴落的美景。这里的“翠屏”和“紫幕”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绿色屏障和紫色帷幕,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受。“泉分清溜”形象地描绘了清泉流淌的景象,“滴明珠”则形象地描绘了水珠滴落的美丽瞬间。 “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这两句描绘了山中隐士的生活,他们只询问丹砂井等隐逸之地的所在,而游客则仍然寻找九节蒲等隐逸植物。这里通过隐士的生活和植物的隐逸来表达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一句“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询问葛仙(可能是指一位山中隐士)去后,山中的遗迹如何。这不仅表达了对隐逸文化的敬仰,也表达了对山中历史和遗迹的关注和好奇。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文化的敬仰。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山中历史和遗迹的关注和好奇,体现了诗人对山林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诗词关键字: 丹砂 道人 分清
相关诗词
  • 1
    [宋]
    危台老石寄层巅,鹤驾逢迎不记年。
    今日归来应一笑,山川城郭故依然。
  • 2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3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