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旧日书堂倚翠屏,只今栋宇尚高明。 门前恍若闻弦诵,虢虢绕墙流水声。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与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旧日书堂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现在的些许感慨。
首句“旧日书堂倚翠屏”,以“旧日”二字引出回忆,以“倚翠屏”描绘出书堂曾经所处的优美环境,让读者对过去的书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次句“只今栋宇尚高明”,则将时间拉回到现实,通过对现今书堂“栋宇尚高明”的描述,展现出时间流逝,但书堂依然屹立的景象。
末两句“门前恍若闻弦诵,虢虢绕墙流水声”则进一步描绘了书堂的现在。诗人用“恍若闻弦诵”来形容似乎还能听到过去的读书声,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虢虢绕墙流水声”则以流水声描绘出书堂现在的宁静与和谐,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全诗以书堂为线索,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深深的物是人非之感。诗人的巧妙之处在于,他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情感,把读者的思绪带入了过去和现在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
创作背景
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这组诗,创作背景涉及到他在宋朝时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首先,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于腊月二十二日,诗人渡过了湘江,登上了道乡台,并在夜晚归来,得到了五首绝句。这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为诗人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其次,张栻作为一个宋朝的文人,他的诗歌往往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宋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此外,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张栻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经历着某种心境或思考,而渡湘、登道乡台、夜归等事件,可能成为他表达情感、阐发思想的契机。
综上所述,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时代环境、个人经历和情感等多个方面。要了解更具体的背景,还需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解读。
相关诗词
-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
衣领从教虱子缘,夜深拜得蓆儿穿。
道乡活计君知否,饥即须餐困即眠。
-
道乡采芹暇,手植四株柏。
相对有正味,爱此岁寒格。
忠言贾奇祸,几削谏臣迹。
柏亦助道乡,每号风雨夕。
柏死公不死,大名日皦白。
后人补种之,存棠思召伯。
亭亭俨相持,撑云空百尺。
是柏出虽晚,风致犹古昔。
我来跂遗芳,清坐假一席。
徘徊意难舍,猛把阑干拍。
寄语景行人,用意幸勿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