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道旁老松高拂云,刳心取明彼何人。
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道路旁老松树的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呼吁人们要爱护自然,尊重生命。 首句“道旁老松高拂云”描绘了松树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的伟大和壮丽。次句“刳心取明彼何人”则表达了对于松树被砍伐的悲痛之情,刳心取明指的是将松树砍伐后,取其心材作为明材使用。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也表现出人类的自私和短视。 后两句“说与往来须爱护,雪霜时节看长身”则是呼吁人们要爱护自然,尊重生命。往来的人们应该保护松树,特别是在雪霜时节,更应该看到松树的坚毅和顽强,感受生命的伟大和不屈。这里的“长身”指的是松树的身躯,也暗含着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和呼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珍爱生命。
创作背景
张栻的《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张栻是一位宋代学者、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注。 其次,这首诗提到了“渡湘”,说明诗人当时正在湘江之畔,而“登道乡台”则表明他登上了一处可以俯瞰湘江和周围景色的高台。这样的地理环境很可能给诗人带来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此外,诗题中还提到了“夜归”,说明诗人是在夜晚归家之后创作了这首诗,夜晚的寂静和神秘感也可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湘江之畔,登上高台俯瞰景色,之后在夜晚归家时,结合自身的感悟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创作了这组诗。
诗词关键字: 老松 时节 往来
相关诗词
  • 1
    [唐]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 2
    [宋]
    衣领从教虱子缘,夜深拜得蓆儿穿。
    道乡活计君知否,饥即须餐困即眠。
  • 3
    [宋]
    道乡采芹暇,手植四株柏。
    相对有正味,爱此岁寒格。
    忠言贾奇祸,几削谏臣迹。
    柏亦助道乡,每号风雨夕。
    柏死公不死,大名日皦白。
    后人补种之,存棠思召伯。
    亭亭俨相持,撑云空百尺。
    是柏出虽晚,风致犹古昔。
    我来跂遗芳,清坐假一席。
    徘徊意难舍,猛把阑干拍。
    寄语景行人,用意幸勿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