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阵梦锡十首》
续经发冢古今病,示容灼肤防疮疣。 决知萧兰异根叶,始议溟渤包众流。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病态现象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于包容和宽广的胸怀的向往。
首句“续经发冢古今病”,诗人借古喻今,通过提及古代病态的社会现象,暗示现今社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表达了对社会痼疾的深深忧虑。
次句“示容灼肤防疮疣”,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于问题的深刻认识和防范态度。诗人以“灼肤”比喻问题的严重性,以“疮疣”比喻问题的恶果,进一步强调了问题的危害。
接着,诗人通过“决知萧兰异根叶”表达了对事物差异的明确认识。这里的“萧兰”取自《孔子家语·六本》中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诗人借此比喻,表达了对于善恶、是非的明确辨别。
尾句“始议溟渤包众流”,诗人以大海能包容众多河流的比喻,倡导一种包容宽广的胸怀,表达了对大度包容、广纳百川的气度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病态现象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包容和宽广胸怀的向往。
|
创作背景
《次韵答阵梦锡十首》是宋朝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诗人与陈梦锡的交往和友情,以及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或事件。在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或者对时事进行评论。陈造与陈梦锡之间的唱和诗,可能源于他们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交流的想法和感情。
对于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深入研究陈造和陈梦锡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如果您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感兴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或者咨询专业的文学研究人员。
相关诗词
-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