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
虚室似僧房,蒲团倚竹床。 半窗红日影,一陈紫兰香。 诵熟閒居赋,书成急就草。 数朝门不出,过却几春光。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居室环境,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首联“虚室似僧房,蒲团倚竹床”,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居室的空旷和简陋,以及室内的蒲团和竹床,营造出一种静谧、简朴的氛围。颔联“半窗红日影,一陈紫兰香”,通过描写阳光和花香,进一步渲染出居室的清雅氛围。颈联“诵熟闲居赋,书成急就草”,则展示了诗人在这个环境中的生活状态,闲暇之余诵读诗篇,书写草书,表现出诗人的闲适自得。尾联“数朝门不出,过却几春光”,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慨,也进一步烘托出居室的静谧和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
整首诗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和诗人生活状态的展示,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歌语言简洁流畅,意象生动,营造出一种静谧、清雅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
创作背景
《虚堂》是宋朝诗人周端臣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所以无法确定它的具体创作背景。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从诗的内容、风格和主题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从诗题《虚堂》来看,这首诗可能是描述一个空旷、寂静的堂室,或者是一种心境的反映。在古代,诗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或生活环境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其次,从诗句来看,诗中描绘了一个寂静、肃穆的环境,充满了宁静、内敛的氛围。这种风格可能与宋朝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有关,宋朝诗歌注重表现内心感受和生活哲理。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定《虚堂》的具体创作背景,但我们可以从诗的内容、风格和主题来推测它可能是在描述一个寂静的环境或者表达一种内敛的心境。
相关诗词
-
虚堂向壁青灯灭。
觉来惊见横窗月。
起看月平西。
城头乌夜啼。
兰衾羞更入。
欹枕偷声泣。
肠断数残更。
望明天未明。
-
寒雁声回,园林色变,暮秋别是风光。
练波横地,锦树映天长。
过雨云山磊落,迎霜茂、金菊芬芳。
佳辰会,千门万户,欢笑庆重阳。
嘉祥。
谁得遇,吾门四友,极味先尝。
乃频沾清露,时倒霞浆。
饮罢醍醐灌顶,归来后、月满虚堂。
无愁思,陶陶快乐,酩酊入仙乡。
-
万感外形骸,俨然虚堂寂。
明毫冠群彩,幽神资始绩。
妙象非夙预,俗览岂良觌。
析之会入微,清玩心无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