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三叠古藤阴》
三叠古藤阴,自笑无能为役。 千载和陶新曲,了非仙非释。 影徒随我月徘徊,风叶露华湿。 瓮下是成真逸,醉令人思毕。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些无奈和自嘲。
首句“三叠古藤阴,自笑无能为役”描绘了古藤茂密的景象,同时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自己无法为世俗所驱使的心态。这里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无奈。
接着,“千载和陶新曲,了非仙非释”一句中,作者借用了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不问世事的态度。这种态度既非仙人也非僧人,而是一种自在逍遥的心境。
“影徒随我月徘徊,风叶露华湿”一句,通过描绘月光下树影婆娑、风叶露珠湿润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沉醉。
最后,“瓮下是成真逸,醉令人思毕”一句,作者以酒瓮下的生活为真逸,表现了自己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些醉意和思绪。
整首诗歌意境深远,语言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些无奈和自嘲。
|
创作背景
《好事近·三叠古藤阴》是宋朝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词。对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并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的内容和风格,以及结合韩淲的生活时代和人生经历,来推测一些可能的创作背景。
韩淲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动荡,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威胁。同时,南宋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韩淲的这首词可能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
从词的内容来看,它描绘了一种安静、闲适的生活场景,这可能与韩淲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他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山村或庄园中,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因此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综上所述,虽然无法确定《好事近·三叠古藤阴》的具体创作背景,但通过分析词的内容、风格和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对其有一些推测和理解。
相关诗词
-
驿使何曾寄岭梅,古藤花下小徘徊。
无名异果自成树,没字残碑半是苔。
木杪山鸡如旦昼,江心仙岛欠楼台。
滩神凭险成遗庙,笑我何因到此来。
-
古藤阴锁石粼粼,死骨犹香庙像新。
世上男儿轻失节,何颜祠下拜夫人。
-
寒涧流不息,古藤终日垂。
迎风仍未定,拂水更相宜。
新花与旧叶,惟有幽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