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冷泉亭壁》
一酌野泉香,翛然俗虑忘。 静听山鸟话,如笑世人忙。 近水苔常湿,无风树亦凉。 老僧閒似我,清坐到斜阳。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宁静、超然世俗意境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用泉水、山鸟、苔藓、树木、老僧等自然和人文元素,描绘出了一个远离俗世喧嚣、清净闲适的世界。
首句“一酌野泉香,翛然俗虑忘”通过“野泉”与“香”的联系,展现出野外自然的清新与宁静,同时“翛然俗虑忘”表达出诗人饮茶野泉后,世俗的烦恼和压力瞬间消散的状态。
颔联“静听山鸟话,如笑世人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以山鸟的叽叽喳喳反衬出世人的忙碌和浮躁。这里的山鸟仿佛成了诗人的朋友,它们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世人的繁忙和无知。
颈联“近水苔常湿,无风树亦凉”则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了自然环境的美好。这里的“苔常湿”和“树亦凉”不仅展示了自然的清新,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凉爽。
尾联“老僧閒似我,清坐到斜阳”通过描绘老僧的清静和闲适,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的宁静和超然的心态。这里的老僧成了诗人的榜样,他的清闲和宁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整首诗以“野泉”为核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受,展示了自然和人文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超然世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的心境和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清新、宁静、超然的意境。
|
创作背景
周端臣的《书冷泉亭壁》的创作背景与他在北宋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对佛教的崇尚有关。周端臣出身于一个崇佛世家,对佛教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宦海中沉浮,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和变迁。当他到杭州任官时,每有空暇,便会前往灵隐寺,与冷泉亭相伴,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启示。
冷泉亭是灵隐寺中的一处名胜,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周端臣在冷泉亭畔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书冷泉亭壁》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佛教哲理的感悟,将个人的心境与宇宙的意境融为一体。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周端臣对前人的敬仰和追慕有关。他在诗中提到了白居易等前辈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追随。通过这种方式,周端臣将自己的诗作与唐宋两代诗人的传统相联系起来,展现出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深厚素养。
综上所述,周端臣的《书冷泉亭壁》的创作背景与他的生活经历、对佛教的崇尚以及对前人的敬仰有关,体现了他在文学和艺术上的独特造诣和追求。
相关诗词
-
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独立名飞来。
参差翠麓俨如画,石骨苍润神所开。
忽开彷像来宫囿,指顾已惊成列岫。
规模绝似灵隐前,面势恍疑天竺后。
孰云人力非自然,千岩万壑藏云烟。
上有峥嵘倚空之翠岭,下有潺湲漱玉之飞泉。
一堂虚敞临清沼,密荫交加森羽葆。
山头草木四时春,阅尽岁寒人不老。
圣心山光水色无尽时,长将挹向杯中渌。
-
畏天炎炎烁太虚,倚栏冰雪冷生肤。
百川万壑非无水,洗得人间热恼无。
-
春晴多得两三日,便觉暄于轻暑天。
行客停鞭争买扇,侍儿启笥请收绵。
把杯早自嫌温酒,盥手相将喜冷泉。
此去西湖已初夏,安排絺绤上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