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栖霞岭》

九折崎岖入杳冥,苍崖中断见云生。
著身高处不知险,回首省时方始惊。
半岭雷奔空石堕,满山花发晓霞明。
世间岂是无平地,何事吾侬爱此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攀登险峻山峰的经历,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内省,展现了自然之壮美与人生之艰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九折崎岖入杳冥,苍崖中断见云生”描绘了攀登的道路崎岖险峻,穿过深幽的山谷,攀登至苍崖中断,眼前出现了云雾蒸腾的景象。这里用了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颔联“著身高处不知险,回首省时方始惊”描述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身处高处时并未意识到危险,但当回首往事,省思自己的处境时,才感到惊恐。这里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危险时,往往缺乏警觉,只有当回顾过去时,才会感到后怕。 颈联“半岭雷奔空石堕,满山花发晓霞明”进一步描绘了山顶的景象,雷声滚滚,山石崩塌,满山的花朵在朝霞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描绘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展现了山顶壮美的自然风光。 尾联“世间岂是无平地,何事吾侬爱此行”提出了诗人对于攀登的喜爱,尽管世间平地易行,但诗人却偏爱这种挑战艰险的行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挑战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攀登险峰的经历,展现了自然的壮美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挑战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诗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创作背景
《栖霞岭》是宋朝诗人周端臣的一首诗。栖霞岭位于杭州西湖畔,相传因东晋时高僧慧能在此结庐修行而得名。周端臣在游览栖霞岭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宋朝时期,诗词创作繁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周端臣的《栖霞岭》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综上所述,《栖霞岭》的创作背景是周端臣在游览栖霞岭时被美景所吸引,同时也与宋朝诗词繁荣的文化背景有关。
诗词关键字: 杳冥 平地 中断
相关诗词
  • 1
    [唐]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 2
    [唐]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 3
    [宋]
    一宵会清境,不悟世间忧。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碧烟生藻井,红日映花楼。
    顾我无道气,拂衣难少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