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弼安吉丞厅真清轩和沈文伯韵》
青山如君子,臭味我族类。 向来傲官府,正自恶俗吏。 主人清且贤,菽水无虚伪。 胸次尘滓尽,端可肖人意。 轩窗自罗列,献此重叠翠。 公余一隐几,举目穷幽事。 昔为幕中宾,妙语了同异。 孰堪畏栖迟,胜境配高义。 要从孺子濯,不逐众人醉。 呤哦坐书丛,袖手太阿利。 沈侯负能名,二绝一言蔽。 聊同座右铭,此语君莫坠。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对青山绿水的赞美,对清廉贤能的崇尚,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个清新脱俗、幽静雅致的生活环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美好和谐。
首联“青山如君子,臭味我族类”运用比喻手法,将青山比作君子,表达出对青山的崇高评价。颔联“向来傲官府,正自恶俗吏”则表现出诗人对官场俗吏的鄙夷和不屑。
颈联“主人清且贤,菽水无虚伪”赞美主人清廉贤能,待人以诚。接下来几联则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清幽雅致的生活氛围。
尾联“沈侯负能名,二绝一言蔽。聊同座右铭,此语君莫坠”表达了对沈侯才华的赞美,并将其作品比作座右铭,告诫人们要珍惜并保持这种美好品质。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
创作背景
《王炎弼安吉丞厅真清轩和沈文伯韵》是宋朝诗人曾协的一首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与诗中的主人公关系**:曾协与王炎弼、沈文伯之间的关系可能影响了这首诗的创作。他们可能是朋友、同僚或者有其他社交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影响了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作为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同时,宋朝的官僚制度、文人境遇等也可能成为诗歌创作的背景。
3. **地点背景**:诗中的“安吉丞厅”是这首诗的创作地点,安吉的风景、历史、文化等可能为诗歌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4. **诗歌主题和风格**:从诗题看,这首诗是和沈文伯的韵,内容可能涉及到对真清轩的描述、赞美或者议论。同时,诗的风格也可能受到当时诗歌流派或文人集团的影响。
综上所述,要准确了解《王炎弼安吉丞厅真清轩和沈文伯韵》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文献和诗歌注解。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创作环境、主题和情感。
相关诗词
-
山后重兴道院,燕南仍自干戈。
道人功行累来多。
免却非灾横祸。
每日诵经报国,终朝念道降魔。
福生祸灭养冲和。
真静真清证果。
-
晔晔重阳,素秋气爽添清兴。
仙歌咏。
黄华相称。
朵朵如如性。
小槛芬芳,满座人钦敬。
真清静。
香风纯正。
万户千门庆。
-
人要修行猛做,我心除尽堪为。
不将筋力谩胡施。
闲里真清渐自。
白雪变成姹女,黄芽养就婴儿。
两般消息有谁知。
悟彻分明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