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孤山》
山夹寒云晚不收,蘋花洲渚雁声秋。 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西湖傍晚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浓郁的愁绪。首句“山夹寒云晚不收”,用山夹住寒云,表现出秋日傍晚的气候特征,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次句“蘋花洲渚雁声秋”,通过描绘蘋花、洲渚和雁声,进一步点明时令,同时也加深了整首诗的意境。
诗的后两句“西湖处士无消息,落日丹枫处处愁”,提到了“西湖处士”,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朋友或者是他心仪的人。作者用“无消息”来表达对友人消息的期盼与挂念。而“落日丹枫处处愁”一句,则通过落日和丹枫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作者的满怀愁绪。落日往往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衰败,丹枫则是秋天的象征,处处愁字,则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通过对秋日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浓郁的愁绪。诗的风格婉约含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
创作背景
《秋晚孤山》是宋代的诗人周端臣创作的一首诗。诗歌的创作背景通常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因素有关。周端臣生活在宋代,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较为兴盛。同时,秋季的景象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忧郁和思乡之情,因此周端臣可能在此背景下创作了《秋晚孤山》一诗,来表达他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结合周端臣的生平和诗歌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相关诗词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孤枕寒生好梦频,几番疑见忽疑真。
情知好梦都无用,犹愿为君梦里人。
-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