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夜同朱十四怀令弟十六》

秋色带檐楹,空山薜荔情。
为欢翻忆别,因弟转怜兄。
雨叶晴犹湿,霜阶水共明。
经年书一纸,曾到石头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秋色与思念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秋天的画卷,同时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秋色带檐楹,空山薜荔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秋色带檐楹”这一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看到秋天的色彩已经染上了房屋的檐角。而“空山薜荔情”则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寂静与空旷。 颔联“为欢翻忆别,因弟转怜兄。”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为欢翻忆别”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欢乐中翻涌着的别离之思。而“因弟转怜兄”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颈联“雨叶晴犹湿,霜阶水共明。”则是对秋天景色的进一步描绘,通过对雨后叶子仍湿润,霜降后的阶石与水光共明的描绘,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 尾联“经年书一纸,曾到石头城。”则是诗人对过往的回忆,通过“经年书一纸”我们可以想象诗人过去一年中给亲人的书信。而“曾到石头城”则使我们联想到诗人过去的生活,也使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亲人思念的表达,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秋夜同朱十四怀令弟十六》是明朝诗人吴鼎芳的诗作**。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所以无法直接得知。但是,可以尝试结合诗题和明朝的历史背景进行推测。 诗题中提到的“秋夜”是创作的时节背景,而“同朱十四怀令弟十六”则可能暗示着诗人与友人朱十四在秋夜一同怀念另一位友人或亲人。结合明朝的历史,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珍贵。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诗人与友人在秋夜相聚,共同怀念另一位不在场的友人或亲人,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局的感慨。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推测,具体创作背景需参照原书或咨询文史方面的专家。
诗词关键字: 薜荔 秋色 石头
相关诗词
  • 1
    [唐]
    令弟与名兄,高才振两京。
    别序闻鸿雁,离章动鶺鴒。
    远朋驰翰墨,胜地写丹青。
    风月相思夜,劳望颍川星。
  • 2
    [明]
    谢公永嘉守,在郡宥无为。
    敦赏值令弟,华萼每相携。
    跻险既山顿,穷源亦水嬉。
    溪名沐鹤是,人睹游龙非。
    驾言辍棹际,并影浣纱时。
    凌波餐秀色,拾翠逗芳仪。
    援琴挑未就,解佩赠犹疑。
    高唐侈宋玉,洛浦怅陈思。
    抒章但唇动,缔心空目驰。
    来同湫风止,去作飘云辞。
    停声《三妇艳》,嗣响《二郎回》。
  • 3
    [明]
    风雨论交旧,林塘卜筑新。
    幽栖兼令弟,高卧愧时人。
    竹日明书帙,浮云惹钓缗。
    林居无俗客,糜鹿自相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