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扇七首》
闻道广寒修月手,静看如鉴忽如眉。 即今扇里乘鸾女,解笑嫦娥不自持。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月亮与嫦娥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艺术韵味。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闻道广寒修月手”,诗人以“闻道”引领,借用了广寒宫与修月手的典故,让人联想到那广寒宫中修炼月色的仙女,为月亮的盈亏修补,这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引发了读者对神秘月宫的向往。
次句“静看如鉴忽如眉”,诗人用“静看”表达了观察月亮的仔细与专注,以“如鉴”形容满月之明,以“忽如眉”形容新月之弯,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展现了诗人精细的观察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再读“即今扇里乘鸾女”,这里的“扇里乘鸾女”形象地描绘了嫦娥的形象,即乘坐鸾鸟的仙女,仿佛在扇子的画面中看到,将嫦娥的形象生动鲜活地展现出来。
尾句“解笑嫦娥不自持”,这里的“解笑”有理解、领悟之意,而“不自持”则表达了嫦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整句诗表达了嫦娥内心的某种无奈与哀伤,同时也展现出诗人的同情与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亮和嫦娥为主题,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神秘莫测的天宫世界,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
创作背景
《题扇七首》是宋代的诗人陈造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宋代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生活有关。在宋代,扇子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用品,也是文人雅士展示诗词才情的一种载体。因此,陈造可能是在扇子上题诗,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或抒发个人的情感。
具体到《题扇七首》,需要分析每一首诗的内容才能确定其具体的创作背景。由于目前没有更多的背景信息,所以无法对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解读。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或具体的诗歌内容,我可能能够为您提供更详细的解答。
相关诗词
-
淮南花雨送春还,丛桂阴阴郡阁闲。
自是刘安有仙骨,谪居犹近八公山。
-
提来电掣风千里,放下云沉月五更。
举似坐中三百众,定从何处有风生。
-
碧空寒露松枝滴。
滴枝松露寒空碧。
山远抱溪湾。
湾溪抱远山。
竹疏横岸曲。
曲岸横疏竹。
寒鹭宿平滩。
滩平宿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