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

正夕阳闲,秋光淡,鸳瓦参差华屋。
高低帘幕迥,但风摇环佩,细声频触。
瘦怯单衣,凉生两袖,零乱庭梧窗竹。
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
况时节黄昏,闲门人静,凭栏身独。
欢情何太速。
岁华似、飞马驰轻毂。
谩自叹、河阳青鬓,苒苒如霜,把菱花、怅然凝目。
老去疏狂减,思堕策、小坊幽曲。
趁游乐、繁华国。
回首无绪,清泪纷於红菽。
话愁更堪剪烛。
作品赏析
这首词写秋日相思之情。上片写女主人公面对萧瑟秋景,相思难禁。“正夕阳闲,秋光淡,鸳瓦参差华屋。”开头三句写环境,落日斜照,秋意渐深,鸳鸯瓦盖成的华美房屋高低错落。“高低帘幕迥,但风摇环珮,细声频触。”三句写室内,帘幕高低,室内寂静,只风摇动帘幕上的环佩,发出细微声响。“瘦怯单衣,凉生两袖,零乱庭梧窗竹。”这三句由室内转到室外,写女主人公面对凉风,感觉寒冷,两袖生凉。庭院里的梧桐和窗前的竹子也随风摇曳,凌乱不堪。“相思谁能会,是归程客梦,路谙心熟。”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谁能理解呢?她想象着心上人归来的路程和梦中的情景,对那条熟悉的路已经心熟了。 下片写女主人公黄昏时分独自凭栏,感叹年华飞逝,相思难禁。“欢情何太速。岁华似、飞马驰轻毂。”欢乐为何总是如此短暂,年华飞逝,就像飞驰的马车一样。“谩自叹、河阳青鬓,苒苒如霜,把菱花、怅然凝目。”女主人公对着镜子自叹,发现自己的黑发已经渐渐变白,惆怅不已。“老去疏狂减,思堕策、小坊幽曲。趁游乐、繁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疏狂的性格也减轻了不少,不再想那些游乐的事情。现在只想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安静的生活。“回首无绪,清泪纷於红菽。话愁更堪剪烛。”回顾往事,女主人公不禁流下眼泪,诉说心中的忧愁。而剪烛夜话,更增添了悲伤的气氛。 整首词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写女主人公相思难禁的情感和萧瑟秋景的烘托,表达了人生易老、欢乐短暂、相思难禁的主题。同时,词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使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大酺》的创作背景是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秋天,词人离开建康,感怀而作**^[1]^。 这首词描述了秋天雨后的情景,词人在离开建康时,对故国河山产生了眷恋之情。上阕由闻雁惊觉从追忆写到现境,下阕承“念归”写离家漂泊的痛苦。全词意境悲凉,表现了词人离家漂泊的痛苦和对故国河山的眷恋^[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诗词书籍或咨询语文老师获取更多信息。
诗词关键字: 华屋 声频 环佩
相关诗词
  • 1
    [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2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3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