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破屋》

三间破屋两间空,廊壁萧然西复东。
惨恻岂宜愁坐客,清虚聊称病眠翁。
敢将道义夸汾水,惟有诗歌抵雒中。
客到消闲无一物,竹窗明月柳桥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寂寥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的困境和坚韧精神。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 首联“三间破屋两间空,廊壁萧然西复东。”直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三间破旧的房屋,其中两间已经空无一物,走廊的墙壁冷冷清清,从西到东。这里,诗人用朴素而直接的语言,勾勒出自己的生活状态,为全诗奠定了清贫、寂寥的基调。 颔联“惨恻岂宜愁坐客,清虚聊称病眠翁。”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虽然生活环境凄惨,但并不适合因此而感到忧愁,清虚的生活正好称病眠的老翁。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坚韧精神。 颈联“敢将道义夸汾水,惟有诗歌抵雒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坚持和追求。虽然生活困苦,但他仍然坚守道义,自夸于汾水之间。而唯一的慰藉和依靠,就是诗歌。这里,诗人用自己的坚守和追求,为全诗注入了深沉的力量。 尾联“客到消闲无一物,竹窗明月柳桥风。”诗人再次描绘了生活的清贫和寂寥,客人来访,没有任何可以消遣的东西,只有竹窗外的明月和柳桥上的风。这里,诗人用自然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氛围。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心境的表达和对坚守和追求的展现,诗人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坦然接受,体现了人生的坚韧和力量。
创作背景
石沆的《破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关。石沆生活在明代,虽然才华横溢,但终身未求仕途,可能因为对社会现实不满或个人理想无法实现而感到苦闷。因此,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描绘了一个破旧、凄凉的屋子,反映了他的心境和生活状态。同时,诗歌中也透露出他对道义和诗歌的坚守,以及对清虚恬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关键字: 称病 坐客 消闲
相关诗词
  • 1
    [唐]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翦,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讵忍逐南帆,江山践往昔。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老骨坐亦惊,病力所尚微。
    虫苦贪剪色,鸟危巢焚辉。
    孀娥理故丝,孤哭抽余思。
    浮年不可追,衰步多夕归。
    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疏梦不复远,弱心良易归
  • 2
    [元]
    一日不力作,一日食不足。
    惨淡岁云莫,风雪入破屋。
    老农气力衰,伛偻腰背曲。
    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
    饭牛欲牛肥,茭藁亦预蓄,蹇驴虽劣弱,挽车致百斛。
    农家极劳苦,岁岂恒稔熟。
    能知稼穑艰,天下自蒙福。
  • 3
    [宋]
    身世悠悠付等閒,卢仝破屋恰三间。
    暂时结伴窗前月,耐久论交户外山。
    竹鼎篆香消更爇,锦囊诗卷改还删。
    是非荣辱俱乌有,翻笑人间两独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